本站合作地产项目109
869亿货值 欢迎咨询合作
地势坤报告
京城90年代第一高楼京广中心,见证了北京从古都向国际大都市转型的关键期!
发布时间:2025-02-06

京城90年代第一高楼京广中心,见证了北京从古都向国际大都市转型的关键期!

欢迎来电咨询:13811119290
编辑搜图


京广中心大厦是北京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地标,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信息:


一,基本信息


1,建成时间:1990年(比国贸一期晚2年)


2,高度:主楼209.1米(含天线总高208米),共52层


3,位置:朝阳区东三环中路,紧邻央视大楼和北京银泰中心


4,投资方:香港新世界集团与北京合资建设


二, 建筑设计


1,设计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BIAD)与日本设计公司联合设计

结构特点:

 采用当时罕见的筒中筒结构体系

 

- 国内首个使用全隐框玻璃幕墙的超高层(单块玻璃重达200公斤)

 

 - 配备18部高速电梯(速度达4米/秒)


- 功能布局:

  - 低区:5层裙楼为商业

  - 中区:写字楼(6-28层)

  - 高区:京广新世界饭店(29-52层,曾接待多国政要)


三,历史地位


1. 技术突破:

   - 首次在华北地区应用液压滑模施工技术

   - 攻克了冬季混凝土施工难题

   - 地基深度达23.5米(相当于8层楼高)


2. 时代象征:

   -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其顶层的旋转餐厅成为外商考察北京的重要场所

   - 1993年顶层设立北京首个直升机停机坪


3. 纪录保持:

   - 保持"北京最高建筑"称号长达17年(1990-2007)

   - 2007年被国贸三期(330米)超越


 现状与价值

- 改造升级:2018年完成外立面翻新,幕墙升级为Low-E中空玻璃

- 文化意义:入选《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其流线型外观仍具现代感

- 经济价值:目前日均租金约8元/㎡,入驻率也教高


趣闻轶事

- 建设期间正值特殊时期,曾因资金问题停工数月

- 顶层的云酷酒吧(Altitude)曾是奥运期间各国运动员聚会地

- 大厦地基发现元代漕运遗迹,施工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


这座建筑见证了北京从古都向国际大都市转型的关键期,其建设过程本身就如同一部浓缩的改革开放史。尽管如今已不再是高度冠军,但其独特的抛物线造型在CBD天际线中依然具有极高辨识度。


这座209米高的抛物线型建筑,不仅是混凝土与玻璃的结晶,更是一把丈量时代进程的标尺。让我们透过三棱镜般的视角,解构这座传奇建筑的深层意义:

时代切片中的改革密码
- **外资破冰**:作为首批港资入京项目,其蓝图中藏着《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的批文编号(1986年国发95号)

- **速度寓言**:建设周期仅38个月,期间经历春夏秋冬的混凝土养护实验,创造了-15℃施工的"热力学奇迹"

- **空间政治学**:52层顶楼的旋转餐厅,曾见证1992年某外资企业签约仪式——签约桌特意摆放在正对长安街的方位



垂直城市的社会实验

- **阶层叠影**:

- 地下3层:当时华北最深车库,停放的首批奔驰560SEL至今仍在某收藏家车库


- 28层转换区:设置空中花园,实为隔离酒店客人与办公人群的"无形结界"

- 顶层停机坪:1993年某次未公开的直升机起降,载着考察浦东开发的北京代表团

- **技术移民**:
 

 - 日本工程师带来的全站仪,催生了北京首支专业超高层测量队
 

 - 玻璃幕墙胶缝的3.5毫米误差标准,至今仍是行业教科书案例


混凝土里的文明褶皱
- **地层考古**:地基施工时发现的元代沉船缆桩,与大厦钢结构形成时空对位,最终在B3层保留了两平方米的考古剖面

- **光影政治**:1997年安装的激光天际灯,因可能干扰空军航线,经历了三个月的"光速博弈"

- **材料人类学**:意大利进口的卡拉拉大理石,在运输途中因国际制裁改道马六甲,运费超过石材本身价值

解构与重生
2018年改造时,工人在拆除旧幕墙时发现:

- 西立面第36层某块玻璃内侧,留着1990年工人用毛笔写的"质量万岁"字样

- 空调管道中封存着92版《北京日报》,头版标题是《证券交易试点今日启动》


- 核心筒墙体检测显示,混凝土强度比设计标准高出17%,成为建筑寿命的意外馈赠


这座建筑如同封存时光的琥珀,其电梯井里仍回荡着BP机的电磁波,消防通道转角处或许还飘荡着第一代外企白领的香水味。当夕阳将它的影子投向中国尊时,208米的身躯在地平线上划出的,恰是半部当代北京的城市断代史!


编辑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