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奥林万科时代中心(北四环),该项目位于北四环至北五环之间,属于亚奥商圈,独栋写字楼出租,独栋物业出租,独栋办公室出租,独栋写字楼出售,独栋物业出售,独栋办公室出售,万科时代中心奥林·万科大都会NAVA地处朝阳区北四环亚奥紧邻板块核心区域,开发商自持,推窗观鸟巢、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等,依托便捷的交通优势、完善的商务配套、独特的资源,商圈成熟,配套齐全,万科时代中心奥林以前瞻性视野抓住新时代风向,交通便利,步行地铁站,仅仅需要9分钟的时间!
项目名称:奥林万科时代中心
所属区位:北四环
所属商圈:亚奥商圈
租金报价:8.9元-11.9元
出租面积:600㎡-1200㎡-5000㎡-20000㎡-60000㎡
出售面积:73000㎡
出售报价:6.5万-7万每平
装修状态:遗留装修
交 通:地铁5号线
付款方式:押三付三
起租年限:2年起租
装 免 期:面议
注册公司:可以注册
周边配套:商场,餐饮,娱乐,银行,酒店,洗衣店,图文打印,超市等
欢迎来电咨询:13811119290,网站:www.landkun.cn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内领先的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公司业务聚焦全国经济最具活力的三大经济圈及中西部重点城市。2016年公司首次跻身《财富》“世界500强”,位列榜单第356位,2017年、2018、2019年、2020年和2021年接连上榜,分别位列榜单第307位、第332位、第254位、第208位和第160位。
2014年,万科将公司的“三好住宅供应商”的定位延展为“城市配套服务商”。在2018年将这一定位进一步迭代升级为“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并具体细化为四个角色:美好生活场景师,实体经济生力军,创新探索试验田,和谐生态建设者。
2017年,深圳地铁集团成为本集团第一大股东,始终支持万科的混合所有制结构,支持万科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战略和事业合伙人机制,支持万科管理团队按照既定战略目标,实施运营和管理,支持深化“轨道+物业”发展模式。
万科始终坚持为普通人提供好产品、好服务,通过自身努力,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各方面需求,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目前,公司所搭建的生态体系已初具规模:在住房领域,公司始终坚持住房的居住属性,坚持“为普通人盖好房子,盖有人用的房子”,在巩固住宅开发和物业服务固有优势的基础上,业务已延伸至商业、长租公寓、物流仓储、冰雪度假、教育等领域,为更好地服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未来,公司将始终坚持“大道当然,合伙奋斗”,以“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为中心,以现金流为基础,深入践行“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战略,持续创造真实价值,力争成为无愧于伟大新时代的好企业。
万科首位数字化虚拟员工崔筱盼正式“入职”,以高于人工千百倍的效率在各类应收/逾期提醒及工作异常侦测中大显身手
08.03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位列2021《财富》世
08.18
万科进入上海30年之际,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沪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万科发展策略转型成果获得认可,开启行业发展新起点
08.25
万科成为首家境内公司实施以H股代息的企业
09.01
梅沙教育第一所国内高考方向高中——梅沙高中开学,梅沙教育实现了国际、国内双通道升学方向产品线的打造
09.03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中国国家冰球队的官方合作伙伴,积极参与我国冬季体育运动发展,为实现“三亿人上冰雪”目标贡献力量
09.12
EPC代建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启动区开学,意味着万科首次携手汕尾政府共建红色老区交上了一份阶段性的亮眼答卷
09.15
成立开发经营本部,标志着开发业务一盘棋建设,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
济南公司玖唐府二期项目荣获“2021年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展现万科长期坚守好产品的精工品质形象
11.01
参与格拉斯哥联合国气候大会,中国企业首次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独立建馆,传播万科绿色低碳实践和成果
11.08
上海南翔印象城MEGA荣获美国绿色建筑协会LEED建筑运营与维护铂金级认证,成为上海首个纯购物中心体LEED铂金级认证项目
11.09
由万科代建运营的雄安容东片区G组团项目启动交付,集中交付18天期间共计交付5423套,刷新集团一次性交付纪录
11.30
佛山泊寓顺德区国际健康驿站筹建较政府原定计划提前30天完成整体交付,为项目正式运营开业打下坚实基础
12.14
天津公司东第家园三期15#-23#楼、地下车库项目荣获“2020-2021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代表行业对万科工程实力和品质的最高认可
12.20
万科人文度假酒店品牌“有熊”在深圳南头古城开设新店,作为全国第二家“有熊”,为南头古城注入了全新的业态形式
12.26
2021年雪季内蒙古呼和浩特马鬃山滑雪场和北京莲花山滑雪场正式开业,VSKI成为全国最大的滑雪山地度假集团
宁德市寿宁县地处闽东,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在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和福建省、宁德市及寿宁县的支持下,万科投入1.2 亿元,派驻专业团队,先后克服了山地施工难、雨季长、人力和机械资源紧缺等困难,完成了福建省单笔最大的教育扶贫项目。
贵州、甘肃是国内教育资源较为匮乏的地区,教育基础设施非常薄弱。2018 年至2020 年期间,万科联合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在贵州省晴隆县、赫章县、望谟县、三都县、甘肃省积石山县等五个中央统战部定点帮扶县开展教育扶贫,累计投入7500 万元,改善当地幼儿园、小学基础办学条件,以教学楼、学生宿舍、餐厅为主,兼顾图书馆、电教室、操场等辅助设施。
2008 年5·12 汶川地震后,万科在四川省绵竹市援建了抗震9 度设防的九年一贯制遵道学校,是震后第一个交付使用的永久性建筑。十二年来,万科和众多爱心人士一起持续关注着学校的发展、孩子的成长,通过教师激励计划、学生奖助学金、书香校园建设、师生身体素质提升等方式为学校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力。
万科积极响应深圳市对口帮扶云南昭通工作,捐资1 亿元支持昭通教育扶贫相关工作,用于昭阳区靖安及鲁甸县卯家湾易地扶贫安置点共8 所幼儿园项目建设,旨在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成长环境,满足孩子们多方发展的需要。截至2020 年底,6 所学校已经完成并交付,2 所正在开展方案设计。
2020 年3 月3 日,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正式“脱贫摘帽”。早在2016 年11 月,万科集团和桂馨基金会合作,启动为期五年的“万科·桂馨乡村教师支持公益项目”。作为贞丰县教育扶贫的一部分,该项目为贞丰全县整体脱贫贡献了力量。
2020 年,万科聚焦“推广自主阅读”“推动教学转变”两大影响力开展工作,引领、带动和激发县域更多学校与教师参与自主阅读、师生校园阅读,同时推动学校和教师在科学课堂教学教研的理念、方法、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从以往注重知识内容传递向培养儿童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转变。
2020 年,结合贞丰县过去几年的项目成果和整体工作情况,围绕教师成长、线上学习、职业能力及学生兴趣等方面开展项目,直接受益112512 人次,项目惠及贞丰县师生40524 人。
仙坑村位于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县城东约 60 公里处,是有着 400 年历史的古村。万科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以打造客家文化为核心,在古建筑保护修缮、历史文化传承、人文自然景观建造、艺术内容导入等方面贡献自身力量,吸引人口、资源、技术等要素向乡村回流。我们先后开展客家八角楼、四角楼古建筑修复、登云书院复建等项目,再现客家建筑传统风貌;并对村容村貌进行微整改,提升基础设施水准。同时,我们挖掘及发扬客家文化内涵,以文化旅游产业带动村民致富。
在复建登云书院后,万科与河源市图书馆合作,引入近4000本图书,将登云书院打造为河源市流动图书馆。目前,登云书院图书馆已经成为仙坑小学的第二课堂,丰富着孩子们的课余生活。这座穿越近200 年的书院,将持续滋养仙坑的莘莘学子。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通过对仙坑村的资源禀赋进行分析,万科为仙坑村谋划了两条产业路径,研学文旅及有机农产品销售。在研学文旅产业推进中,我们组织开展历史资料挖掘、村内老人访谈,并参考古建筑专家建议,完成两座古建筑的布展工作,吸引周边游客及中小学生,感受客家围屋的建筑之美和文化底蕴,弘扬客家传统文化和客家精神。项目实施至今,累计吸引游客超20 万人。在产品销售产业板块,我们着力打造仙坑茶叶,对其原有产品包装进行改造升级,促进茶叶销量翻番、价格翻番。
金厢镇位于陆丰东南部,碣石湾畔,经过对金厢镇系统的调研分析,以及对国内外成功案例的解读,万科以公共空间梳理为抓手、以红色文化为切入点进行乡村风貌的整治。通过有计划地推进金厢红色遗址的保护性修缮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形成以下埔村周恩来活动居址、周恩来渡海路、周恩来渡海纪念碑为纵轴,以金厢海滩为横轴的“T”型旅游空间格局。
周恩来渡海纪念公园落座于汕尾陆丰市金厢镇洲渚村,南面临海,北靠洲渚村落。周恩来同志渡海浮雕兼顾历史叙事性与艺术表达性,多元化的雕塑语言讲述金厢人民用赤诚胸怀严密保护周恩来等南昌起义领导人顺利渡海的光辉历史篇章。将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纳入公共空间场域,融入民众日常生活,实现历史与现实相对接,满足文化、教育的功能需求,助力打造金厢红色文化名片。
通过多次调研了解金厢镇下埔村、洲渚村的现有公共资源以及村民诉求,我们合理利用现有的空地、广场、公共建筑等空间进行“针灸式”改造。在保留村落原有风貌,延续村落历史记忆的基础上,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
万科按深圳标准援建下埔小学改扩建项目,新建教学楼及教师办公室、休息室1600 平方米,翻新旧教学楼,增加新旧楼钢结构连廊,设置贯穿两层教学楼的景观树及旋转滑梯,并购置多媒体教学机、电脑、电子班牌等设备。项目在确保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分阶段施工,于2020 年6 月全部完工并交付使用。如今的下埔小学面貌焕然一新,深受当地师生喜爱。
2020 年6 月11 日,万科认捐1.5 亿元助力深圳市东西部扶贫协作,在广西河池、百色47 个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挂牌督战村及6 个未脱贫县,帮助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推进就业稳岗和劳务协作,提升民生福利水平。
社区的垃圾分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干湿分开,便于可回收物的运输,关键在于培养居民垃圾分类的习惯;第二阶段是将可回收的分类进一步细化。以塑料为例,PET为原材料的矿泉水瓶、HDPE为原材料的化妆品瓶、PP是常见的外卖包装原材料,这些都能够洗干净后在社区就实现分类回收。“分品种构建闭路循环是垃圾分类2.0阶段的重要任务。”
垃圾分类可以减少碳排放吗?作用不容小觑。
2021年11月25日-26日,万科公益基金会主办的第三届社区废弃物管理论坛召开。德国国际合作机构环境与循环经济领域主任钱名宇在会上介绍, 1990年,德国在废弃物管理领域是年碳排放3800万吨,而到2006年变为年减排1800万吨,实现每年净减排5600万吨, “废弃物占德国温室气体排放的3%-5%,但是减排量占到全社会减排总量的24%。”
论坛中,多位发言嘉宾提到,无废城市建设、社区废弃物管理都可助力“双碳”目标达成。
论坛现场
无废城市与双碳目标协同促进
无废城市提出已经三年有余。“十四五”期间,中国计划建设100个左右地级及以上的无废城市,而之前则只有“11+5”个试点城市及地区。浙江、广东两省发布了推进无废城市的工作方案,重庆和四川制定了共同推进川渝地区无废城市建设的方案。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兰孝峰在会上介绍,“十四五”期间,无废城市建设主要任务有七大方面,涵盖工业、农业、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等的管理,分门别类提出具体的要求。
在社区领域,需要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水平。兰孝峰介绍,因为生活领域固体废物的种类比较多,生态环境部提出了分类管理,推动城乡环卫制度并轨,规范填埋场管理。对于厨余垃圾,工作的重点将是解决好堆肥、沼液、沼渣等产品应用的梗阻问题。
中国的无废城市建设同样与双碳目标协同促进。兰孝峰认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至关重要。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影响降至最低,是城市系统解决固体废物问题的重要抓手。
垃圾分类2.0阶段
社区作为人居住时间最长的空间,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在无废城市的框架之下,社区废弃物的管理成为重要一环。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于2019年起实施。同济大学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欢政团队参与制定了上海垃圾分类方案,,杜欢政发现,经过两年的实施,垃圾分类推动了社区低碳的发展。
杜欢政认为,社区的垃圾分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干湿分开,便于可回收物的运输,关键在于培养居民垃圾分类的习惯;第二阶段是将可回收的分类进一步细化。以塑料为例,PET为原材料的矿泉水瓶、HDPE为原材料的化妆品瓶、PP为常见的外卖包装原材料,这些都能够洗干净后在社区就实现分类回收。“分品种构建闭路循环是垃圾分类2.0阶段的重要任务。”
他解释,垃圾分类位于资源循环利用这一链条的前端,只有前端分得细,后端的利用的成本变低,附加值提高,在经济上可行,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使用“回料”生产。同时。消费者也应该转变消费意愿,倾向于绿色消费。如果像秸秆这种生物质资源全部得到利用,每年相当于4.6亿吨标准煤。“对于有机物,来自大地的回到大地;其他东西,则来自产品的回到产品。建立这两个循环的体系,我们低碳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每年的11月8日是深圳的垃圾减量日,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主任廖齐梅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他们号召市民少点一份菜、少用一张纸巾、少买一件衣服、少用一个塑料袋等,倡导“垃圾减量,从细微开始”。
《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2020年9月出台,廖齐梅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条例实施之前,深圳全市的厨余垃圾只有几百吨,现在已经达到2500吨,说明原本混在一起的垃圾 ,厨余垃圾被分出来了。
深圳目前有多个社区试点开展厨余垃圾堆肥,供居民种菜等,同时开展自然教育。万科公益基金会项目总监刘源在项目开展中发现,社区中的老年人和有孩子的家庭对此钟爱有加,但年轻人总会担忧堆肥会不会发臭。“我们遇到两个挑战,一是不能堆臭了,需要在技术上做保障,另外还需要社区的意识转变。”
深圳是“义工之城”,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工作学院执行院长余令介绍,深圳在民政部门正式登记的社会组织以及备案的社会组织超过1万家,超过10万人专业从事社会组织工作。他们活跃在社区中,身体力行为邻居做出榜样,即便不在垃圾桶旁监督大家,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居民。
深圳大量的城中村是垃圾分类的一个难点。相比住宅小区,城中村开放、外来人口多、以租住为主,流动性强,给人“脏乱差”的印象。刘源介绍,基金会项目发现“房东”是一个很好的抓手,用“不流动”的人来带动“流动的人”,社区会对房东开展宣讲,通过房东要求租客进行垃圾分类。
同时为他们带来便利,根据城中村居民工作时间的特点,灵活修改垃圾投放时间。一年多来,廖齐梅在工作中发现,城中村的垃圾分类虽不如居民小区做得好,但“差距不是很大”。
实行一年多,深圳的垃圾分类还带来“意外之喜”。垃圾分类之前,深圳许多居民小区使用楼道侧桶,虽然方便,但让楼道“脏兮兮”。垃圾分类之后,不仅改善了楼道环境,垃圾集中投放在小区里的二十多个垃圾桶,还大量减少了垃圾袋的使用。
未来,深圳们还计划提高垃圾分类投放的“体验感”,平衡垃圾分类为居民带来的麻烦。例如,在投放点旁设置洗手池、增加灯光照明,对垃圾桶进行密闭化处理,减少臭味外溢。
激活仙坑 焕发新生
打造乡村流动图书馆
谋划仙坑产业兴旺
红色金厢 特色风光
打造渡海纪念公园
提升人文居住环境
援助建设下埔小学
魅力广西 助力复兴
垃圾分类如何促进碳中和?